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斗栱的描述( )是错误的。

A.斗栱的产生与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最为重要和具有特色的
B.斗栱是屋顶梁架与柱子之间在结构上的过渡构件
C.斗栱是屋顶梁架与柱子之间在外观上的过渡构件
D.斗栱仅具有装饰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拄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问答题

(五) 背景资料

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限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二: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在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要点。

事件三:结构施工期间,项目有150人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了10人的义务消防队,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和消防箱,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达20m;在临时搭建的95m2钢筋加工棚内,配备了2只10L的灭火器。

事件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提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要求该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进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帮助项目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事件五:工程验收前,相关单位对一伺240m2的公共教室选取4个监测点,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如下:

事件二的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提出哪些技术要点?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