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某校组织学生到外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共有680名学生参加,并携带300件行李.学校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20辆.经了解,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0人和10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30人和20件行李.

(1)如何安排甲、乙两种汽车可一次性地将学生和行李全部运走?有哪几种方案?

(2)如果甲、乙两种汽车每辆的租车费用分别为2000元、1800元,请你选择最省钱的一种租车方案.

答案

(1)设安排x辆甲型汽车,安排(20-x)辆乙型汽车,

由题意得

40x+30(20-x)≥680
10x+20(20-x)≥300
解得8≤x≤10

∴整数x可取8、9、10.

∴共有三种方案:

①租用甲型汽车8辆、乙型汽车12辆;

②租用甲型汽车9辆、乙型汽车11辆;

③租用甲型汽车10辆、乙型汽车10辆.

(2)设租车总费用为w元,则w=2000x+1800(20-x)=200x+36000,

∴w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8时,w最小=200×8+36000=37600,

∴最省钱的租车方案是:租用甲型汽车8辆、乙型汽车12辆.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妲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有关“姮娥奔月”的传说,出自《淮南子》这本书,书上面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姬娥窃之,奔月宫。”请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中国人民正在前仆后继地与日寇浴血奋战。作者赞颂“飞蛾”、“夸父”和“妲娥”,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