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喷水灭火系统安装中,管道支、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A.50mm

B.200mm

C.300mm

D.750mm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北国的安逸

张炜

法国翻译家、汉学家Chantal Chen-Andro女士在她的一本书里为我出了个题目:什么东

西——它可以是一个词、一种事物、一种现象一一会马上令人联想到中国和中国人?这个题

目出了足有半年多,我却一直没能写出来。原因是我想不出这种能够直接引起联想的东西(事

物)到底是什么,甚至还陷入了困惑。

现在,置身于黄河北岸的阵阵秋凉中,我自然而然地渴望起一种特别的温暖,并且不由

自主地想到了怎样度过即将来临的冬天。而且我还想起了过去几年中的这个时节,即秋末初

冬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出差时,在湿冷的寒风中怎样瑟瑟发抖,想起那时的窘迫和

对灿烂阳光的期待。我曾经想到了中国北方热乎乎的大炕。当时如果有那样一个去处,我会

毫不犹豫地直奔而去的。真的,在中国胶东冰冷的冬季,那时我们每次从街上返回,要做的

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偎上炕头儿:寒意顿消,满身惬意;可惜的是,如今不仅在国外,即便是

在生活了几十年的这座北方都市济南,大概寻遍满城也找不到一座火热的大炕。

然而告别了它,对有些人而言就是告别了一种生活,一种传统,一种独特的享受。这种

享受实际上仅仅是属于中国,属于北方。它在一个游子的心中则更多地代表了中国式的煦热,

集中了对故乡和热土的一种想念和温情。

 在这个秋天里,我好像真的找到了那个事物(东西),它就是中国北方温热的大炕。

是的,一想到炕的形象,它所包含的意蕴,特别是它在冬天所给予的那种安逸,也就想

到了我们中国人才拥有的那种生活。想想所到过的国家,好像接近于这种大炕、这种居家习

惯的,在东亚一带还有日本的榻榻米、韩国的暖床之类。不过它们与中国的大炕仍然还是不

同的,它们看上去更多是相当于中国北方的“地铺”。标准的炕一般比双人床要大得多:由

土坯或石料做成。北方的中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和辽阔的关东,几乎家家离不了大炕。在那

里,一说到炕就想到了家,特别是想到了“我们的家”。在可怕的冬季,即便温度降到了零

下四十度,只要有一个烧得热乎乎的大炕,那么这一家人就可以安然过冬了,这个家也就是

可爱的。大炕的确让人充满了留恋。

大炕与床的区别在北方人那儿是非常清楚的。说到中年以上的北方人,他们十有八九会

感念炕的好处。而对于床,对许多人来说那不过是不得已而用之罢了。炕宽大、稳固、随意、

耐用。炕十分沉着。床比起炕来要显得单薄和轻浮,也不够坚固。一些有腰腿病的人,一些

上了年纪的人,一离了炕就会难受。还有些人只有在炕上才能睡得安稳,一到了床上就要失

眠。我曾在胶东海边农村看到一些有趣的场景:冬天里,暖煦煦的大炕上放了小孩子,放了

怕冻的红薯和南瓜,还有一只猫依偎着老人。入夜后一家人常常围在炕上剥花生剥玉米,男

人时不时伸手到烟笸箩里抓烟;来了串门儿的也马上爬到炕头,一起做活儿,说说笑笑,传

递见闻。这就是一幅北方农村的“过冬图”。

到了冬天,只要进了一户人家,好客的主人就会说: “上炕暖和吧。”不仅这样,他们

挂在嘴边上的还有: “上炕吃饭”、 “上炕说话”、 “上炕抽烟”、 “上炕看书”、 “上炕喝茶”、 “上炕打牌”,等等。这让人常常觉得炕才是一切,炕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的确,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一个家庭是以炕为中心组织起来的。人的生老病死都在炕上,从出生

到终了,都是在炕上。炕与人的亲密关系真是怎么说都不过分。

记得从北部广大地区进城的人,由他们亲手设计的公寓楼曾特意在主卧室留下了修筑大

炕的地方,惹得城里老户哈哈大笑。笑过了,设计者照旧筑起大炕,并通上火旺的炉子。

炕不是床,所以不能说“一张炕”。它要说成“铺”;更多的时候还要按“座”来算,

平常都说“一座炕”,听口气就像说一座山一样。山是不能移动的,因而它一直装在游子的

心里,化为永恒的参照和长久的思念。

小题1:第二段,作者回想了自己在凉意中对温暖的特别渴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在这个秋天里,我好像真的找到了那个事物(东西),它就是中国北方温热的大炕。

(2)笑过了,设计者照旧筑起大炕,并通上火旺的炉子。

单项选择题

1952—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支出由168元提高到311元,提高了8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提高47.8%,年均增长1.5%。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1243元,比1952年增长了65.9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9.5倍,年均增长4.1%;比1978年的311元增长35.1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4%。
从收入七分组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最低收入户1985年的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56元,到2008年提高到4533元,年均增长10.5%;中等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724元提高到10345元,年均增长12.3%;最高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163元提高到26982元,年均增长14.6%。

按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七分组生活消费水平比较 单位:元/人
最低
收入户
10%
低收
入户
10%
中等
偏下户
20%
中等
收入户
20%
中等
偏上户
20%
高收
入户
10%
最高
收入户
10%
1985年 456 551 627 724. 830 963 1163
1990年 732 967 1098 1275 1457 1685 2021
2000年 2540 3275 3948 4795 5895 7102 9251
2005年 3111 4295 5574 7308 9411 12103 19154
2008年 4533 6195 7994 10345 13317 17888 26982
2008年
1985年增长(倍)
8.9 10.2 11.7 13.3 15 17.6 22.2
1985—2008年
年均增长(%)
10.5 11.1 11.7 12.3 12.8 13.5 14.6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53年的348.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8487.7亿元,增长281.5倍,年均增长10.8%。其中,200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68.6倍,年均增长15.2%;197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58.6亿元,比1953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6.2%。

2008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生活费支出约为最低收入户的多少倍______

A.6.0倍
B.8.9倍
C.22.2倍
D.6.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