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简述上HanauH型架的方法和步骤。

答案

参考答案:

上HanauH型架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模型准备检查颌位记录的上下颌蜡堤是否固定牢靠。在模型打磨机或用石膏刀将上下模型修整至合适的大小和厚度,并用小刀在模型底部和周边做刻痕,以利于将模型固定于架环上,然后将模型放人水中浸泡数分钟。

(2)调整HanauH型架

A、将左右侧的水平髁导斜度调节至250,并用正中锁将髁球固定在髁槽的最前端。

B、将左右侧向髁导斜度调至150,并固定之。

C、将切导盘调节为水平位,固定切导针便其上标志线与上颌体上缘平齐,下端位于切导盘申央。

D、调节架环,使其牢固的固定于上下颌体。

(3)用面弓转移颌位记录至架上的方法

A、按照面弓的纪录,把上颌模型用石膏固定在架的上颌体。要求堤上的申线与架的切导针相对,堤平面的前部与切导针的下标志线在同一平面上。

B、将准备好的上颌模型放大托内,要求模型与蜡基托组织面紧密贴合。

C、待固定上颌模型的石膏凝固后,取下面弓及叉按堤的颌位记录,用石膏将下颌模型固定在架下颌体的架环上。在石膏初凝前,应将架倒置或用手固定下颌模型,确保模型与基托紧密贴合。

D、石膏初凝后,最好用绳将上下颌体的前端固定,以免石膏凝固时膨胀,使切导针升高而离开切导盘,从而改变垂直距离。

E、洗尽架上的石膏,待石膏凝固变硬后,即可确定架上的前伸及侧向髁导斜度。

(4)不用面弓上架的方法

调拌石膏先将下颌模型固定在架下颌体的架环上,应注意使堤的中线正对切导针,堤的平面左右应对称,并与下颌体平行,堤平面前部与切导针下刻线平齐。下颌模型固定好后,再将上颌模型用石膏固定于上颌体的架环上。架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选择题

近代史上根据条约开放的商埠(通商口岸)

英国在中国开放的商埠(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为烟台)、台湾(台南)、潮州(实际在汕头)、琼州(实际在海口)、镇江、汉口、九江

北京条约(1860年10月24日):天津、大沽

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90年3月31日):重庆

藏印议订附约(1893年12月5日):亚东

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腾越、梧州、三水(三水县江根墟)

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长沙、万县、安庆、惠州、江门

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江孜、噶达克、亚东

俄国在中国开放的商埠(通商口岸)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8月6日):伊犁、塔尔巴哈台(今塔城)

北京条约(1860年11月24日):喀什、库伦(今乌兰巴托)、张家口

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肃州(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古城(奇台)、吐鲁番、科布多、乌里雅苏台

日本在中国开放的商埠(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通商行船续约(1903年10月8日):长沙、奉天(沈阳)、大东沟(丹东)

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12月22日):菲尼克斯(凤城)、辽阳、新民屯(新民)、铁岭、通江子(通江口)、法库门(法库)、宽城子(长春)、吉林、哈尔滨、宁古塔(宁安)、珲春、三姓(依兰)、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1909年9月4日):龙井、局子街(延吉)、头道沟、百草沟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英国、俄国、日本在我国开辟的商埠(通商口岸)的时空特点。(14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在我国开辟大量商埠(通商口岸)对我国的影响。(6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