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集体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对于“集体”的定义,马卡连科认为,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可能有真正的集体。
马卡连柯还提出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
此外,马卡连柯还提出优良的作风和传统对于美化集体和巩固集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 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

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