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抗震设计时,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钢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参数,下列哪一组完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

A.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抗震等级

B.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地下室防水等级

C.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特征周期

D.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抗震等级、场地类别、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阻尼比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抗震规范》第3.1.1条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明确要求,所有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同抗震设防类别的钢结构房屋,有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要求和不同的抗震措施要求。

《抗震规范》在第8章“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中,对不同类型的民用房屋钢结构,如框架结构、框架一支撑结构等,规定了最大的适用高度,也规定了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抗震规范》第6章对不同高度、不同设防烈度和不同结构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规定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规范》第8.1.3条也对不同高度、不同设防烈度、不同的钢结构房屋规定了抗震等级。

(1)《抗震规范》第8.1.3条规定,“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分类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由于计算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系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而构件内力调整系数和抗震构造措施制与结构的抗震等级有关,所以选项D完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2)选项A因缺少阻尼比参数,不完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3)在钢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应注明地下室防水等级,但地下室防水等级与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无关,所以选项B也不完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也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4)由于设计特征周期不是独立的抗震设计参数,其数值由计算软件根据地场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自动确定,所以选项C也不完全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同样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点评] 关于结构自振周期,计算软件根据《高规》附录B的B.0.2条给出的经验公式自动完成计算,所以抗震设计计算时,在设计计算文件中无需写明结构的自振周期。

实际上,用SATWE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分析计算时,软件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采用“总刚分析方法”或“侧刚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真实自振周期,并在名为QZQ.OUT的文本格式输出文件中输出。当有必要时(如在较高风压地区),应当用结构真实的自振周期代替结构的近似自振周期重新进行结构整体分析计算。

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基加速度,根据《抗震规范》第5.1.2条的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9度时,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有唯一的对应关系,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和8度时,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均有两个值,故在抗震设计计算时,写明抗震设防烈度的同时,也写明相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很有必要的。

论述题

(36分)中 * *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所描绘的“美丽中国”鼓舞人心,举世瞩目;各方落实精神更是脚踏实地,实干兴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美丽中国,呼唤分配公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注:近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12分)

【美丽中国,要求社会各界参与】

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社会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制定的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今年两会期间,网民们纷纷在网上就分配制度改革建言献策;政协委员们也表示“当前,到了下大决心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时候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11分)

【美丽中国,期待城乡协调发展】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简要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上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有何影响?(7分)

【美丽中国,重在文化不断加强】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2013年北京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将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开展乡镇、社区、街道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 免费开放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

(4)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中各项措施的依据。(6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