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第116~120题:2005年2月,长桥书店销售书本共1000册,平均每本售价10元,与上月相比,销售数量增长1%,但销售总额却下降2%。在2004年第一季度,长桥书店共销售书本10000册,从2005年1月起,由于政策变化,决定将去年统一价格变为自定价格,且从1月起,全市书价平均上调5%;与长桥书店临街的同远书店2005年1月份共销售书本200册,总销售额达6000元,去年同一时期,该书店销售总额为5000元,由于同远书店在3月份将要换到本市更为繁华的地段开设,所以书店决定从3月份开始将书价提高10%。

如果除开政府调价因素,同远书店2005年1月份平均每本价格比去年1月份在自主价上实际提高了()。

A.150%

B.200%

C.250%

D.100%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于去年是统一价,所以平均价格为9.8元,则政府调价金额为9.8×(1+5%)9.8≈0.49元。 2005年1月同远书店每本平均售价为6000÷200=30元,所以,提高率应为: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崇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然。”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襄子厕——如:往,到

C.襄子必近子——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去事智伯/拔剑切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今行而无信,秦未可亲也

C.襄子数豫让曰/令张良留谢

D.吾所为者极难耳/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修整厕所,想在襄子入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翻译上面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和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