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礼》《书》《诗》《乐》《春秋》)

材料二 19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是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答案

(1 )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或者四书五经)。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或者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2 )洋务派。作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科技等实用性人才。(3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抄入材料“德国制造了19 世纪末的奇迹”)。

(4 )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