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工作用心与否产生了有效工作时间的差异,也使工作经验的积累明显不同。用心与否是一个人的态度的表现,可见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工作态度问题。故选C。

论述题

(32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
城市1049311759137861578117175
农村32253587414047615153
材料二: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我国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10年,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用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如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用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各种惠农补贴等;中央财政拟安排社会保障投入3185亿元,用于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舍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12分)

(2)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就业是事关民生的关键大事。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回答:为什么政府会高度重视民生问题?(8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继续出台系列惠民措施对增加人民收入,改善民生的作用。(1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