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为人与工作的匹配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的“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德鲁克
B.比奈
C.约翰·霍兰德
D.斯特朗
答案
参考答案:C
为人与工作的匹配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的“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德鲁克
B.比奈
C.约翰·霍兰德
D.斯特朗
参考答案:C
(24分)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材料三
顺治8年,公元1651年 | 康熙51年,公元1712年 | 乾隆6年,公元1741年 | 乾隆55年,公元1790年 | |
中国 人口 | 10,630,000(丁) | 24,621,324(丁) | 143,411,559人 | 301,487,115人 |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6分)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理由。(2分)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代人口发生变化的政策原因有哪些?(4分)
(4)根据以上三个著名治世,归纳概述中国古代形成治世的主要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