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口服降糖药物中,必须与进食同时服用的是
A.甲苯磺T脲
B.氯磺丙脲
C.格列本脲
D.阿卡波糖
参考答案:D
解析:[解释] 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主要有4类。①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DM,不适用于1型DM、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DM、孕妇、哺乳期妇女、大手术嗣手术期、儿童糖尿病和全胰腺切除术后等。又可分两类。a.磺脲类(Sus)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是ATP敏感型钾通道(KATP)。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SUs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甲苯磺丁脲通常每次服0.5~1.0g,1日3次,于3餐餐前服。第二代药物于早餐前1/2小时一次口服,根据尿糖和血糖测定结果,按治疗需要隔几天增加剂量1次,或改为早、晚餐前两次服药,直至病情取得良好控制。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在早餐前半小时服药,对餐后血糖的降糖效果优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药。Sus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Sus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等有关。b.非磺脲类也作用在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但结合位点与SUs不同,降血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可单独或与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使用,有两种制剂。i.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于餐前或进餐时口服.从小剂量开始,按病情逐渐调整剂量,不进餐不服药,用药较灵活。ii.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故低血糖发生牢低。常用剂量为每次120mg餐前口服。②双胍类:包括提高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HGO);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DM可降低过高的血糖,降低体重,不增加血胰岛素水平,对血糖在正常范围者无降血糖作用,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与sus合用则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双胍类要用于治疗2型DM,尤其是肥胖者的第一线用药。双胍类禁用于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任何缺氧状态存在者,也不宜甩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不宜服用,除非明确为肥胖的2型DM及肯定存在胰岛素抵抗,年老患者慎用,药量酌减,并监测肾功能。准备做静脉注射碘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应事先暂停服用双胍类药物。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可作为2型DM第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不太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2型DM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AGI有助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经治疗一个时期后可减轻。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但如与SUs,或胰岛素合用,仍可发生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直接应用葡萄糖处理,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本药在肠道吸收甚微,故无全身毒性不良反应,但对肝、肾功能不全者仍应慎用。AGI有两种制剂:a.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α-淀粉酶(在降解大分子多糖中起重要作用的酶)起作用,每次50mg(最大剂量可增加到100mg),每日3次;b.伏格列波糖:主要通过抑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起作用。AGI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饮食成分中应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否则AGI不能发作用。④胰岛素增敏剂本类药为噻唑烷二酮TZD)类;又称格列酮类。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DM患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