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史记》商鞅语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组诗第三

材料三:世界主要大国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明治政府决心进行改革,C国(见上图)专门派人远赴欧美。经过考察学习后,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材料五: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群情激动,他们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2分)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A、B、C三国的名称。(3分)

②A、B、C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3)①材料五中的“条约签定”指的是哪个条约?(1分)

②此“条约签定”和材料四有何联系?(1分)

③材料五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个派别?(1分)

④这个派别的诉求最后结果怎样?(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分 )

答案

(1)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1分),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1分)

(2)①A——法国、B——美国、C——日本(3分);②方式不同,美国法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而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2分)

(3)①《马关条约》(1分);

②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打败中国,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1分);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

④由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阻挠,变法失败(1分,说明:答变法失败也可得分)

(4)改革促进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言之有理一条即可,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意义。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主张改革、变法的主张,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所以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2)本题考查的是法国、美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上图中A国是法国,B国是美国,C国是日本。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使美国、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和维新变法的内容。材料五反映的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材料中的“条约签定”指的是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材料四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打败中国,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材料五中的“他们”指的是发起维新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阻挠,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了。

(4)本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古今中外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有:改革促进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等。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