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8分)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6分)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10分)

答案

(1)三省六部制。(2分)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6分)

(2)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分)原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

(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3分)作用: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4分)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3分)

题目分析:(1)由材料一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其作用主要从决策程序与结果、皇权巩固两个角度去分析即可,如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由材料二中的“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可知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由材料二中的“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可知原因是元朝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3)职能:由材料三中的“承旨、出政皆在于此”可知其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应该从皇权加强和中央行政两个角度回答,如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趋势: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应该是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某医院决定投资1亿余元,兴建一幢现代化的住院综合楼。其中土建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施工单位,但招标文件对省内的投标人与省外的投标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明确了投标保证金的数额。该院委托某建筑事务所为该项工程编制标底。2006年10月6日招标公告发出后,共有A、B、C、D、E、F六家省内的建筑单位参加了投标。投标文件规定2006年10月30日为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2006年11月13日举行开标会。其中,E单位在2006年10月30日提交了投标文件,但2006年11月1日才提交投标保证金。开标会由该省建委主持。结果,某所编制的标底高达6200多万元,而A、B、C、D4个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均在5200万元以下,与标底相差1000万余元,引起了投标人的异议。这4家投标单位向该省建委投诉,称某建筑事务所擅自更改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多计漏算多项材料价格。为此,该院请求省建委对原标底进行复核。2007年1月28日,被指定进行标底复核的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拿出了复核报告,证明某建筑事务所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这4家投标单位所提出的问题,复核标底额与原标底额相差近1000万元。

由于上述问题久拖不决,导致中标书在开标三个月后一直未能发出。为了能早日开工,该院在获得了省建委的同意后,更改了中标金额和工程结算方式,确定某省某公司为中标单位。

问题:

如何重新招标,给投标人造成的损失能否要求该医院赔偿?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