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一单跨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跨度18m,柱高11.3m,上柱高3.8m,上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下柱截面尺寸为400mm×800mm,均为矩形截面柱,其计算简图见图7-15-1;建造于8度(0.2g)Ⅲ类场地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采用HRB335级钢筋,as==a=35mm,上柱每侧配318,下柱每侧配322。在对应的多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主要结果如表7-15-1所示。

如不计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试问在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上柱的弹塑性层间位移Δup(mm),下列哪一个数值最为接近

注:Δue为上柱的弹性层间位移。()

A.71.5mm

B.82.2mm

C.105.1mm

D.95.04mm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1)根据《抗震规范》第5.5.4条1款的规定,排架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可取上柱进行计算。

(2)根据《抗震规范》第5.4.1条:

S=γGSGEEhSEhk=1.2SCE+1.3SEhk

又根据《抗震规范》第5.5.2条的注,对排架柱,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因此,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此时弹性层间位移

式中0.9为8度(0.2g)时,对应的罕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16为对应的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抗震规范》表5.1.4-1。计算结果如下:

①上柱:

②下柱:

(3)计算截面的实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ξy (7-15-1)

①上柱:

②下柱:

(4)上柱弹塑性层间位移验算。

上柱的ξy小于下柱,且小于0.5。根据《抗震规范》表5.5.4,当ξy=0.32时,ηp=1.92。

因此D是正确答案。

[点评] (1)公式(7-15-1)的证明。

对于在内力标准值作用下的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柱,且材料强度指标取标准值时,根据《混凝土规范》公式(6.2.17-1)及公式(6.2.17-2),有:

于是得到:

(7-15-5)

在式(7-15-5)中以实配钢筋面积代入,=fyk,Nk改写为NGE,从式(7-15-2)中求出x,,各项合并以后即得式(7-15-1)。

(2)《抗震规范》第5.5.2条1款中仅要求: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但并没有给出什么叫做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定量指标。我国的《机械工厂单层厂房抗震设计规程》JBJ 12-1993中明确规定: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吊车起重量大于或等于75t或屋架下弦标高大于或等于18m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宜对横向排架的上柱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可供读者参考。

(3)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是我国用得较多的结构形式之一,量大而面广,在历次大地震以后的震害调查资料也多。调查表明,上柱柱根是其抗震薄弱环节之一,在地震中易损坏。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