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句格言含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法律的局限性。任何时候都存在法律。选项A错误。紧急避险行为是法定的免责事由。选项B正确。紧急状态的存在是南法律明确规定的。选项C错误。法律不是以紧急状态而是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的。选项D错误。故选B。

多项选择题
论述题

(16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首期,随机选取了现场观众组成“成人体验田”进行测试。当“尥蹶子”、“貔貅”、 “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时,“成人体验团”听写时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即使“间歇”、“熨帖”、“黏稠”等较简单的词,“成人体验团”听写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l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

上述现象引发了对“汉字危机”、“文化危机”的担忧。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自己的微博发起了一次运动,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另外,电脑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增多,很多人都说这个节目是为了拯救汉字书写文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却认为,提笔忘字这事儿有汉字后就出现了,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通佩字,也是因为大家经常写错,从有汉字起,就免不了写错。他认为,媒体在绑架所有的话题,也让“危机”成了2013年暑期的一个关键词。

(1)结合材料,说明开设《中国汉字昕写大会》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中对“汉字危机”的不同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