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市一项对健身爱好者的调查表明,那些称自己每周固定进行二至三次健身锻炼的人近两年来由28%增加到35%,而对该市大多数健身房的调查则显示,近两年来去健身房的人数明显下降。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有助于解释上述看来矛盾的现象,除了( )。

A.进行健身锻炼没什么规律的人在数量上明显减少

B.健身房出于非正常的考虑,往往少报光顾人数

C.由于简易健身器的出现,家庭健身活动成为可能并逐渐流行

D.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该市健身房普遍调低了营业价格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的矛盾是调查表明每周锻炼二至三次的人增加了,但去健身房的人却减少了。A、B、C三项都是解释这一矛盾的原因。按D项逻辑健身房营业价格下降,那么去健身房的人应增加,这无法解释题干矛盾。故选D。

综合题

(20分)国家制度和政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下图)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2分)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6分)

(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变化的标志性措施是什么?(2分)

(3)材料三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2分)分析其影响。(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