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8分)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8分)

材料二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6分)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4分)

答案

(1)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 * *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分)

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2分)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 * * ,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2分)

(2)传承:元朝中央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2分)

创新:中央设置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2分)

意义: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1分)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分)

(3)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1分)

战略性构想:一国两制。(1分)

历史基础: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分)

现实基础: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1分)

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角度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西汉政治、思想等方面采取的有利于大一统发展的措施来归纳即可。如推恩令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上的统一来加强政治大一统。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归纳即可,从“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的信息归纳出传承表现在元朝中央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创新表现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意义结合宣政院和行省对政治大一统的作用来分析归纳,可得出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第一小问宗旨结合材料三中“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的信息,可归纳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第二小问战略性构想结合所学,可知是一国两制;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可从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两个角度来思考分析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