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将1路模拟信号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和另外7路数字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到一条通信线路上。该路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为0~1kHz,每个采样值使用PCM方式编码为4位的二进制数,7路数字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7.2 Kbps。复用线路需要的最小信道容量是______。

A.7.2Kbps
B.58.4Kbps
C.64Kbps
D.128Kbps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1路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为1kHz,根据采样定理可知采样频率至少为2kHz,每个样值编码为4位二进制数,因此该路模拟信号编码后的数据传输率为2×4=8Kbps。
由于同步TDM方式复用的每条支路速率要相等,而7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低于8Kbps,因此这7路数字信号均要采用脉冲填充方式,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8Kbps。最后,该通信线路上是8路8Kbps的数字信号复用,其需要的最小信道容量为8Kbps×8=64Kbps。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两年半以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增长,人们在高唱资本主义“繁荣”的胜利歌,“普遍”叫嚣苏维埃国家“必定灭亡”、“必定崩溃”。反而现在,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生产下降、商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群众陷入贫困……当此之时,社会主义苏联不仅没有出现预言的“必定崩溃”,反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失业人数日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经济日益高涨,五年计划提前到四年完成……

——吴恩远《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的萌动,以近百年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为历史动力,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社会基础,以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日本侵华和苏联的迅速发展为国际诱因。具体表现为知识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国民党关于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 * * 党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主客观两个方面表现出了社会主义的倾向和走向。

——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欣欣向荣”景象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这种景象背后潜在的问题。(6分)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现代化的萌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萌动”出现的原因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萌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化。(8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