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鲁迅在《读几本书》一文中曾谈到:“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越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倘是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实是一个当头棒。不过,要明白,死抱叔本华这句名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糊涂了。”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

A.读别人的著作,只不过是重复别人的劳动,没有意思

B.那些反对读任何一种书的人,实际上已把叔本华书中的话当作金科玉律

C.书读多了会成书呆子

D.与其读别人的书,不如自己来创作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文意可知,鲁迅既反对读死书,也反对“反对读任何一种书”。A项其实就是“反对读任何一种书”是另一种说法,是鲁迅反对的,排除。“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而不是“书读多了”,排除C。“不如自己来创作”原文没有提及,为无中生有,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B。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章后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翊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峰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道出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 * * 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来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在乙处的一项是: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C.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D.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