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甲善于捕蛇,某日,捕得毒蛇一条,因觉得它形状怪异,花纹奇特,遂将其置于家中一水缸内养着,后发现此蛇酷爱睡觉,且水缸较深,便认为此蛇不会伤人。一天某乙到甲家中,酒醉后洗手,被缸中毒蛇咬伤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试问,甲的主观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测试点] 犯罪过程中的主观态度。 犯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此案中,甲的主观态度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所以排除了A、B。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区别在于:(1)在认识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2)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虽然都持排斥态度,但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是粗心大意没有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本题中,甲知此蛇为可能伤人的毒蛇,对此已有预见,但认为水缸较深,蛇爱睡觉这两方面的原因便可避免蛇伤人,显然是过于自信的主观态度。

单项选择题

阅读文字材料。按要求回答36-40题。


“第四媒体”互联网出现之后,话语权失去了控制,从而流失到每个人的手中,一股“投稿赤潮”顿时淹没了整个网络,任何一个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人都能够最便捷地把自己的话语传播给其他的人,话语权被无限度分散,造就了这个话语权的“滥言时代”。“滥言时代”注定是“话语暴民”的时代。正如民主选举会发展到竞选人比赛谄媚民众一样,被极度分散的话语权为了扩大其影响必须也会谄媚其他的话语权拥有者以换取几声廉价的喝彩。当一个话语权的拥有者以谄媚为发展手段的时候,在事实上必定成为理性的敌人、成为秩序的破坏者。从而堕落成为“话语暴民”。
秩序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当我们访问任何一个网上“群言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所有偏激的、狂妄的话语总是有无数的喝彩者,相反,理性的声音在那里却显得无比微弱。邪说在这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如同经济学上的“劣币排斥良币”一样,邪说的“赤潮”在这里到处弥漫,真理和公正被亵渎。无论是“君神时代”还是“编辑时代”,话语权都是具有理性意识的集团的话语权,从而也就使这个话语权成为维持秩序的工具。而当话语权纯粹成为个体的话语权之后,个体理性的不能保证也就使话语权的理性尽丧,成为具有更大随意性的个体的玩具,成为破坏秩序的刀斧。话语权的个体化就是“政出私门”的弊端,也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下列对“话语暴民是话语秩序的终结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话语暴民以偏激狂妄的话语换取无数的喝彩,动摇了理性的权威。
B.话语暴民是话语权纯粹个体化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混乱的充分条件。
C.话语暴民的理性不能保证,使得个体话语权的理性尽丧。
D.话语暴民把话语权作为个体的玩具,这种随意性破坏了话语秩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