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行水是下述哪个脏的功能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D
解析:[解题思路] 肺主宣发肃降,调节水液的输布与排泄,有“肺主行水”之说。
[命题规律] 考查“五脏”。必须掌握。
[知识拓展]
[*]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志液体窍
(1)心
[*]
心又被称之为“君主之官”,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屑火,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心包络:简称心包,亦可称“袒、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包络受病,故有“代心受邪”之说。
(2)肺
[*]
[*]
[*]
肺位最高,称“华盖”。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为“相傅之官”。
(3)脾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脾的在志液体窍
[*]
脾为意之处,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五行属土,为气血化生之源。
故称“后天之本”、“仓廪之官”。
(4)肝
①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
②肝的在志液体窍:
[*]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罢极之本。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体阴而用阳,为刚脏,故称“ * * 之官”。
(5)肾
①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气的定义: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的分类:“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是人出生以后,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及脏腑之精气经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
二者的关系;“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
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
生理作用: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天癸”即是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生理效应,肾中精气又可分为肾阴和肾阳。
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
肾阳:对机体各个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
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因此;当肾的阴阳失调时,也会引起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
反之,其他各脏阴阳失调,日久也会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即所谓“久病及肾”。
肾阴肾阳由于都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因此常可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的情况。
若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阴阳失调并不明显,则又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
肾主水。
作用:通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调节作用。
·直接作用是通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控制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间接作用是通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影响着脾、肺等对津液的气化。
实际上,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
《素问·水热穴论》称“肾者,胃之关也”。
主纳气
肾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②肾的在志液体窍
[*]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有“腰为肾之府”之说。
肾在五行属水,因其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命门之火”即肾阳、元阳。
“命门之水”即肾阴、元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