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氦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的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以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如果在太阳中产生了一个中微子,尽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但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因此,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

  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中微子的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作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作修正。

  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

B.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中心温度可测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C.太阳中微子不受任何阻碍,具有极强的穿透力

D.在实验中,人们所观测出的太阳中微子流量的理论是正确的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曰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痛恨

B.尝于其居之北阜:土山

C.又以其旧亭之于北峙:对峙

D.然而有表其闾:大门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世之闻人,人人自以为不能及锲不舍,金石可镂

B.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匹夫之有重社稷也

C.河南尹公洙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至丹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则李公传于世,亦岂有已乎予犹记周公被逮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议论入手,首先摆出了看似矛盾的理想追求与实际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色彩,是全文之纲。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 尹 公 之 行 见 于 事 言 见 于 书 者 固 已 赫 然 动 人 而 李 公 于是 又 侈 而 大 之 者 岂 独 慰 随 人 之 思 于 一 时 而 与 之 共 其 乐 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4分)

(2)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