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段某虽然只有8岁,但身高已有1.5米,他拿着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辆价值300元的自行车,段某的这一行为是法律上无效的行为
B.甲看到一辆自行车筐里有一个提包,就趁人不注意时,将包顺手拿回家,发现提包里有300元钱。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但由于情节轻微,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C.2008年某地发洪水,甲为救助自家和邻居被突然到来的洪水所困的财物,未经乙同意,使用了乙的小船。事后,乙要求甲支付使用费,为预防甲逃跑,遂扣下甲的一辆摩托车。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行为
D.县财政局办事员张某对单位的开除决定不服向有关部门申诉,在申诉期间县财政局应当保留张某的工作
参考答案:B
解析: A项考查的是未成年人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形,未成年人行为能力的特殊性而导致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况之一是: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己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所以A对。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盗窃,仅限于未达到刑法“数额较大”标准的小额盗窃,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偷窃行为,其数额和情节的要求都比较低。其偷窃数额要求的上限就是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下限。而对偷窃这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法者虽实施了偷窃行为,但没有达到刑法所规定的“较大数额”,也没有“其他严重情节”,不构成犯罪,还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偷窃的规定进行治安处罚。故B错误。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排除其社会危害性,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所以C对。D项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