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已知f(x)=kx+b,且f(1)=-1,f(2)=-3.

(1)求f(x)的解析式;

(2)求f(a-1)的值;

(3)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

答案

(1)根据题意,有f(1)=k+b=-1,f(2)=2k+b=-3.

k+b=-1
2k+b=-3
,解可得
k=-2
b=1

则f(x)=-2x+1;

(2)由(1)可得,f(1)=-2x+1,

则f(a-1)=-2(a-1)+1=-2a+3;

(3)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f(x)为减函数,

证明如下:f(x)=-2x+1,f(x)的定义域为R,

设任意的x1、x2∈R,且x1<x2

f(x1)-f(x2)=(-2x1+1)-(-2x2+1)=2(x2-x1),

又由x1<x2,则f(x1)-f(x2)=2(x2-x1)>0,

则f(x)为减函数.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④,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⑤,凌冬不凋;并汾乔木⑥,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⑦,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小题1: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       。(1分)

小题2: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法采药多在二、八月,只是因为此时采药者容易从芽、苗上加以辨识。

B.地势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长期也不同,有白乐天《游大林寺》诗句为证。

C.南方桃李冬天可结果,北方桃李夏天才发芽,这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

D.同一块地里的庄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长、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小题3: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3分)

小题4: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        。(2分)

小题5: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