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选项中,民事行为确定有效的是:

A.甲意图以个人存款5万元赠与乙,但担心家人反对,就假装写了一份5万元的买卖合同,实施了名为买卖,实为赠与的行为

B.八达岭公司与居庸关公司订立了名为借贷、实为联营的合同

C.甲、乙之间超越资质订立的建设工程分包合同

D.甲企业的处长乙为该企业向供应商丙购买电脑,价款总计为15万元,但乙与丙的工作人员丁串通,开发票为17万元,乙向甲按17万元报销,得2万元,与丁私分,甲企业为非国有企业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考点]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
依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主观上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另外,《民法通则》第58条、《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民法通则》第58条第7款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无效民事行为。”甲实施了“名为买卖,实为赠与”的行为,第58条第4款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为无效民事行为。”A项甲主观上并无违法性。第58条第5款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名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B项错误。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D项错误。

综合题

(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3分)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2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