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批货物按发票总值的110%投保了平安险。载运该批货物的轮船于6月7日在海上遭到暴风雨的袭击,使该批货物受到部分水渍,损失价值为1000元;该轮继续航行,又于6月9日发生触礁事故,又使该货物发生部分损失,损失货物价值为2000元。保险公司按平安险条款,应支付的赔偿额为多少元

A.2200元

B.1100元

C.3300元

D.4400元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按照平安险的条款,只对运输工具发生意外事故而使货物发生的损失(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负责赔偿,而对自然灾害造成部分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也即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第一次损失即6月7日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但按照平安险的责任范围规定;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也应列入赔偿范围。因而保险公司应对上例发生的两次部分损失负赔偿责任。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2分)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2分)

(4)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5)材料四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1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