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用丝线吊着一个乒乓球接触敲响了的音叉时所发生的现象。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大力度敲打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体发声一定振动;

(2)将微小的振动现象放大;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综合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数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