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我国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下图Ⅰ所示地区进行长期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不断地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1)通过对上图所示地区西北部某处的研究,发现该处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呈现下图Ⅱ所示的特点,并且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

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图示季节中甲地的降水量往往比附近的乙地和丙地少很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和地图等资料了解到图Ⅰ中A、B、C所在的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石漠化”现象。石漠化是指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试从地形条件、岩性特征、地质作用、气候条件角度综合表述这些地区易形成“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Ⅲ中的等值线是图Ⅰ中D城市周围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则此等值线最有可能表示______。

(填字母)

A.等高线,单位:米

B.年等太阳辐射量线,单位:焦耳

C.年雾日数等值线,单位:日

D.7月均温等温线,单位:°C

从图Ⅲ等值线的数值特征看,D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形成一个高值区,简述该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地和丙地都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甲地位于西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2)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较广;高温多雨的气候;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石灰岩裸露,形成“石漠化”。

(3)C;地处河流的汇合处,水汽来源丰富,空气湿度大;地形崎岖,风速小;夜晚周围山地冷空气下滑,近地面空气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工业发达,空气中的烟尘微粒多,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凝结核。(答两点即可)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