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我们知道,欧洲在17世纪就诞生了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然而,西方科学进步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而是体现在科学内在的质的进化,即科学合理性上。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为自然立法的精神——表现为数学化、逻辑化和理论化——已孕育了近代科学理性的“质”。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这种从宗教神权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的近代科学精神便实现了现代转化。可以说,推动西方三次科技浪潮的,是其内在的科学精神。相比之下,我国的历史与现实状况颇值得深思。从第一至第十五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走在西方前面,其中还有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是,步入16世纪之后,我们却落伍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此曾提出疑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中西不同的科学和文化背景角度进行比较,人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严重缺乏“科学精神”。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先生就已意识到国人对“科学”存在失之偏颇的理解。他指出,“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的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我们

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学问也做不成。”梁先生将国人对科学的态度,概括为两点:一是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一是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对此,他言辞激越,真有切肤之痛;“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可惜,一个哲人振聋发聩的声音从一开始就被淹没了。

后来,中国台湾学者余英时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成分少而‘科技’成分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不久前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借50年代“科技”一词的创用,说明我们对“科学”的误读,并指出这种误读对我们在这以后缺少科学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对科技的急功近利,必然会窒息原本就微乎其微的“科学精神”。我们生活在充斥着高科技产品的现代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现代人”,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所装的很可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只有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的人,才有资格做现代人!

下列表述符合文中对“科学精神”阐述的一项是()。

A.科学精神不仅表现为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科学的合理性上

B.科学精神从宗教神权的阴影下解脱出来,经过中世纪,尤其是文艺复兴的催化后实现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化

C.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证了我们中 * * 曾经拥有这种科学精神

D.西方科学进步的三次科技浪潮的推进,完全体现了科学精神的作用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第一段第二句可知A错,原文是“西方科学进步”而不是科学精神;B项不应是科学精神,而是“近代科学理性的‘质’”,且整句表述也错误;C项文中未提及。

填空题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水葫芦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进我国,后又被证明该物种具有明显的吸收污染物的功能,是水污染净化的优良种类。因此,国内大部分水域开始引种,没有想到,它的侵占能力是如此巨大,引进数株水葫芦,几个月后就会密布水面,且分布的区域以我国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直到北方的温带寒温带地区。许多湖泊如滇池、洞庭湖、微山湖深受其害。

资料二:为了保护海岸带免受海水的侵蚀,1963年南京大学钟崇信教授从英国和丹麦引进大米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引种成功了50多万亩,并证明大米草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大米草的强烈扩张性,大米草很快影响了贝类等的养殖,使贝类产量急剧下降。而再除去大米草,则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目前,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引种大米草对中国自然海滩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连引种大米草的钟教授本人也认为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资料三: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该保护区的前身是国有林场,上世纪60年代,为了生产的需要,引种了大量日本落叶松。目前,落叶松大量繁殖,其落叶造成了土埭的酸性,原来生长良好的大熊猫的食物箭竹却适应不了日本落叶松产生的酸性环境而生长不起来,造成箭竹死亡或根本不能萌发,这样,在大熊猫活动的领域就形成了一大片的食物空白,成为保护区的一大害。现在,自然保护区的技术人员与领导向国内外专家求援,要求迅速除掉这些入侵的日本落叶松。

资料四:食人鲳的故乡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它有着美丽的外衣,其实是一种很有威胁的物种,一旦进入到自然环境,由于缺乏天敌的控制,会无限泛滥,对其他物种造成致命的危害,已经影响到城市水域、鱼塘、河流等。鉴于问题的严重,中国有关部门于2002年12月18日下达了紧急通知,对食人鲳实行”,虽然大部分公众场所内的食人鲳实行了消灭,但分散在个人家庭中的该物种仍然得不到控制。

(1)上述四个实例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

A.大气污染                  

B.温室效应  

C.生物入侵                  

D.生物迁徙

(2)上述生物现象的特点是_______。

A.不受时间的限制  

B.不受国界的限制  

C.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而传播  

D.随着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  

E.以上都正确

(3)应该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