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一个人以以下何种方式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钟表的时刻不变,但日期应后拨一天(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假想线位于太平洋中的180度经线上,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因此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为避免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日期,实际日界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折线。它北起北极,通过白令海峡、太平洋,直到南极。这样,日界线就不再穿过任何国家。这条线上的子夜,即地方时间零点,为日期的分界时间。按照规定,凡越过这条变更线时,日期都要发生变化,从东向西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加一天,从西向东越过这条界线时,日期要减去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日开始和终了的界线,因此,它所通过的东西12时区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时区。在这个时区里,时间都一致,而日期却不同,仅一线之隔,东西竟相差一天,西边要比东边早一天。居住在日期变更线西边楚克茨克半岛上的人,是全世界迎接新年最早的人,而居住在这条线东边的、仅一水之隔的美国阿拉斯加人,却要等待一昼夜之后才能过新年。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感悟。

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寄给你。”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 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 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一直……他赶紧(截住 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 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g)。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字词,用“____”画出来。

2.给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王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阅读短文之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