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8分)下左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冬夏季某日正午楼房的影子,右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某日正午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观察现象:左图中,夏季楼房影子较   (长/短),说明夏季正午太阳升得较   (高/低)。右图中,   带影子最短,该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较  (多/少)。

(2)说明原因:由于地球绕着太阳的    (自转/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北回归线和      (纬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体验生活: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带,为保证后排低层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楼与楼之间距离的设计应参考      (季节)的光照情况。

答案

(1)短  高  热   多 

(2)公转  南回归线   

(3)北温 冬季

题目分析:

(1)左图中,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升的高,故太阳高度大,楼房影子较短;右图中,示意某日正午时不同纬度地区的影长图,由图可以看出不同纬度处,同一时刻,物体影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成反相关,影长越长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高,地表所获得的光热越少,影长越短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低,地表所获得的光热越多。

(2)地球的运动有两种形式:围绕地轴运动的是自转,围绕太阳运动的是公转。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3)我国经纬度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在建造房屋时,为了能使建筑物获得最佳的采光条件,我们往往要保证该建筑物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都能获得光照条件,因此,在确定楼间距时应该参考冬季,尤其是冬至日这一天的光照情况。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9分)

柯邑之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还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候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

B.桓公遂与之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舍相如广成传舍小题2:对“三存亡国,一继绝世”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D.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小题3:下面是对管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被“曹刿手剑援刃而进”的气势吓破了胆,连连劝齐桓公接受对方的条件。

B.管仲力排左右“倍盟而讨曹刿”的议论,认为不负不仇可以“著信天下”,表现出过人的见识。

C.管仲将计就计,利用曹刿强迫齐桓公订立盟约一事来改变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形象,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D.管仲以遵守可负的盟约来博取天下信誉的主张,为齐桓公一匡天下,成为五伯之长创造了条件。小题4:翻译句子(5分)

(1)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3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