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上下文意义和所给单词首字母,写出空白处单词的正确形式。

    If you travel by (1)a             across the center of Africa or South America, you fly over forests fo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These great forests are the oceans of (2)t             . There are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kinds of plants and (3)a            .

    However, the world's forests are getting (4)s             all the time. In many places, we're cutting down

the trees because we need wood and we need more farmland. Some people say that (5)t              will not

be any forest like these in 30 years. What will happen if they (6)d             ?

    If we cut down our forests, a lot of plants and animals will disappear from the (7)w             . In a lot

of places the new farmland will soon look like the old desert. Crops will not grow there. It will not rain

very often, and the weather will get very hot. Perhaps the climate (气候) of the world will (8)c             .

This will be (9)d             for everyone in the world. That's (10)w              we must take care of our forests.

答案

1. air  2. trees 3. animals  4. smaller  5. there

6. disappear  7. world  8. change  9. dangerous  10. why

阅读理解与欣赏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经济性。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的消费,又必须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通俗地说,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也不是让人类回到农耕社会。

  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如照明、家用电器消耗等)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这两个“不降低”需要通过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

  最后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至于带来全球气温上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海平面上升导致小岛屿国家的淹没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概念的形成和提出背景,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最直接和最根本原因。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烟雾、光化学烟雾、酸雨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降低碳排放强度就成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的客观需要。

  其二,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保持现有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进程看,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或者说走过了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在后工业化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除小汽车需要消费油品外,吃饭、住房等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一般地说,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经济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依赖低碳能源实现工业化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一项历史任务,是第一要务。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其三,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能源储量看,化石能源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看到,人类使用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强。因此,发达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放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上,正是出于对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研究开发第三代核电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氢能技术、电动汽车等,成为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的领域。

  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带来的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全球性变革,可能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新路。

1.下面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

B.低碳经济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C.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D.发展低碳经济要将大气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2.下面的叙述中,不属于低碳经济概念形成和提出背景的一项是[ ]

A.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出了严峻挑战。

B.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国 * * 持较高福利水平,可以不依赖生产和消费高碳能源。

C.发展低碳经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D.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耗竭,煤炭仅可以用200多年,石油仅可以用40多年。

3.根据文章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低碳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B.如果要实现人们在消耗同样能源、排放同等温室气体的情况下享受到的能源服务和生活水平都不降低的目标,就必须抓好能效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

C.随着低碳经济的实施,人们的能源消耗结构将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太阳能将最终占据能源的主要地位,化石能源必将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D.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只有走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之路。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