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自尊,是一只玻璃杯,请慎重地捧起,不要让别人打碎,更不要被自己打碎。让别人打碎了,就会自卑;被自己打碎了,就不自爱。
材料二:在孔子的心中,知耻是第一位的。《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已有耻”是第一要。这里的“行己有耻” 就是对自己不良的行为要有羞耻之心。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发现自_ 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所以,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就永远不会有自尊。(或: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自重,才有自尊。不知耻的人,永远得不到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