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B.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可区分出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强的是盐酸

C.NaHCO3溶液中有:HCO3+H2OCO32+H3O+。加水稀释后,H+浓度增大

D.汽车尾气的净化反应 2NO+2CO=2CO2+N2能够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

答案

答案:C

A 错误,SO2是非电解质,亚硫酸是电解质

B 错误,导电能力的强弱和离子浓度有关,和强弱电解质无关

C 正确,NaHCO3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所以H+浓度增大

D 错误,该反应的△H <0,若果△H >0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了。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不要太固执,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不是说未懂的地方就放过它不理会了,而是暂放过,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 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

1.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删掉后对句意表达的准确性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一般人常常以为

       B.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C.其实也不

       D.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作者在第④段认为“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体现了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雄记钞》和陆象山语录中的哪句话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基本一致?(用原文回答)

    《英雄记钞》:                                 (4个字)

      陆象山语录:                                           (6个字)

4.第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4个原因。

     ①                                                                                                                                              ___ 

     ②                                                                                                                                             ____ 

     ③                                                                                                                                              ___

     ④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