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  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小题1: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4分)

小题2:文章第六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4分)

小题4: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三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6分) 

答案

小题1:“我们”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作者与文学作品(1分)题目中的“近”,指作者跨越时空从以梭罗为代表的大师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大师脉搏的跳动、思想的节律;作者与大师情感相通、心灵相遇、灵魂相望。 “远”指作者与文学大师们的时空距离遥远。(3分)

小题1:.生活情景:生活环境静谧舒适,生活节奏悠闲从容,人们内心丰富善感。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生活。(2分)

作用:和《瓦尔登湖》中的干净而安静的环境、心境互为映衬;和人们忙于追逐名利,忙于交际应酬,却不关注内心情感,缺乏情感交流和嘈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作对比;批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匆忙、焦躁、麻木,表达了作者对安静温暖的理想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3分)

小题1:消除生存的紧迫与焦虑,抛弃对名利的追逐,打捞失落的珍贵东西,通过阅读进行情感交流。(4分,每一点1分)

小题1:示例一: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如我读《安东诺夫卡苹果》时,闻到了“那片树林的青涩气”、“潮湿的新鲜的水汽”,看到了“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我感受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

示例二:阅读经典可以丰富情感。如我读……

示例三:阅读经典可以净化灵魂。如我读……(每一例2分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资料一:
2002年10月,东方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某刚同公司的其他董事们开完一个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三项可为东方酒店筹集人民币46800万元的融资计划。
东方酒店的筹划
胡某是一著名实业家,他打算到东部沿线城市桃花市投资旅游业。胡某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是因为春夏两季这里是“旅游热线”。1995年他在此创立了神龙度假村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座漂亮的、现代化的旅店,可以提供完备的住宿及娱乐服务,投资非常成功。
随后几年,由于此地便利的铁路交通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本地区很快便被称为“黄金地段”——吸引来许多商务人员。2002年夏,胡某产生了在毗邻之地仙台市立即再建一座现代化的旅店的想法。
接下来,胡某开始考虑这座令人羡慕的酒店的类型和规模,并尽力估算了完成这样一项工程的成本。根据分析,建造酒店估算成本为39000万元,装修酒店的成本估算为21600万元。另外,他估计新酒店盈利的潜能会吸引投资进入这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因此,该项目最低资本投资额度可能会提高。
胡某然后试着估计了这一工程的利润。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他认为在入住率为100%的情况下,他估计酒店每月的营业收入可达3840万元,年度运营成本为2079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2180万元,变动成本为8610万元)。
胡某认为在估算利润时,年均75%的入住率是现实可行的,而50%的入住率是最坏的可能。所得税税率估计为33%。
于是,胡某会晤了他的几个主要合伙人,共同讨论新公司的设立。考虑到这一类新投资的风险程度和旅店业在未来扩张的可能性,他们认为新公司应当是一家与神龙度假村有限公司没有任何财务联系的独立的公司实体。遂将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东方酒店有限公司,由胡某出任董事长。
东方酒店的融资方案
胡某预见到尽快开工以便冬季进行室内施工的好处。为使新建筑可赶在2003年旅游旺季来临前完工,又由于筹集必要的资金需相当的时间,胡某决定从其私人资本中提取资金以尽快开工,这笔资金公司将在以后给予补偿。必要的安排结束了,新旅店建筑也于2002年9月开工了。
在8月份,规划操作阶段已取得相当的进展:胡某感到现在注意力必须转移到提供长期资本上,该项资本原来估算为75000万元,其中营运资金1500万元,地价12000万元,建筑费39000万元,装修费21600万元和组织成本900万元。
作为融资计划的第一步,东方酒店同胡某达成一项购买协议,东方酒店将斥资12000万元(折合成800万股普通股)从胡某手中购买修建酒店所需的地皮。融资计划的第二步是融资资助装修工程。东方酒店同贷款者商讨了筹借利率暂定为8%的16200万元的五年期贷款一事。从公司第一个会计年度末开始,每年本息合计偿付1296万元。
由于尚缺46800万元,胡某便与几名主要合伙人初步讨论筹措资本的最可行方案。
开始,胡某有意通过公司的第一桩房地产抵押贷款来解决,此贷款额为46800万元,十年期,年利率9%。每年的本息支出为4212万元,年末付款。但胡某担心采用固定利率是一个巨大风险,况且公司未来收入前景未卜。
接着,胡某的合伙人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发行普通股11400万股,每股以4.5元的价格出售;支付发行费用预计需4500万元。胡某对此项建议也不十分满意,因为这样他的利润份额就会大大降低。
于是,公司财务部门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就是平价发行面值为1000元、利率为6%、期限为20年的可转换债券50万张,在债券到期前的任何时候,每张可转换成普通股25股 (转股价格为8元)。发行费用为3200万元。
资料二:
某国有企业近几年来频频发生因业务员跳槽而带走大批客户的现象,致使企业经营活动陷入困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资料一,对上述融资方案进行分析,并说明如果您是该公司胡某董事长,您将采用何种融资方案为什么
(2)资料二当中,你认为该企业业务员跳槽并带走客户的现象最终可归结为什么原因
(3)资料二当中,你认为该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