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判断题

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每题1分,共10分)

小题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格。(    )

小题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小题3: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

小题4: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

小题5:按照消费对象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

小题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

小题7: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小题8:股票是有限责任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

小题9: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

小题10:债券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B

小题7:B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B

小题1:题目分析:价格不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要注意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②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③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

小题2:题目分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固定。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小题3:题目分析:本题说法与概念符合,正确。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要注意外币不等于外汇。只有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通的外币才能充当外汇。

小题4:题目分析:等价交换不是存在于每次交换中,而是从长远的趋势看价格与价值相符。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情况是极其偶然的。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要注意正确认识等价交换。第一,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第二,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第三,等价交换在存在于商品交换领域,而不能适用于社会生活领域。

小题5:题目分析:本题说法与概念符合,正确。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要能够正确区分消费的不同种类。要特别注意区分的三个不同角度:消费对象、交易方式和消费目的的不同划分。

小题6:题目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要特别注意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些地区或产业的公有资产不占优势,并不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优势不能简单地为数量的优势。

小题7:题目分析:本题观点错在范围不清,按劳分配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要特别注意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小题8:题目分析: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故题目观点错误。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还要掌握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是一种流通性强、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小题9:题目分析:题目观点是对收入分配公平意义的正确表述。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还要牢记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要注意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小题10:题目分析: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

点评:本考点是高考常考考点,考生还要掌握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