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作为交换媒介,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可以分离
④“劣币”作为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题目分析: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本题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②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劣币”并不是价值符号,只是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纸币才是价值符号。故④项错误。“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可以分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纸币。本题选A项。
点评:本题是因果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是题干与题肢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一般根据材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一般采用探因寻果直选法、因果优选法、因果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