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

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

D.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分析,目前计入空气质量监测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故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的是二氧化碳。故选B

点评:熟记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了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明确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但是CO2排放过量会引起“温室效应”。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

魏金树

  刘备同学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这件事在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办公室里,刘备“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几天前的一个早晨,班长曹操的手机在宿舍里被盗了。曹操与刘备、孙权住在一个宿舍,当时只有刘备因病在宿舍里睡觉,大家做完早操回来,曹操的手机便不见了。一开始刘备也不肯承认,后来刘老师发了怒,就停了课让大家反省。不到两天,刘备就挺不住了,向刘老师承认自己偷了手机。可追查赃物时,刘备却又说弄丢了。刘老师强抑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刘备说:“念你平时表现还不错,只要将手机交出来就没事了,如若死不改悔,哼!--你先回去想想吧。”

  刘备刚走,刘备的朋友诸葛亮敲门进来:“刘老师,我刚才看见刘备很委屈的样子,料定其中必有冤情。”“你有什么依据吗?”“当然有!”诸葛亮不紧不慢地说,“据我分析,案发现场只有他一个人,按说最易成为怀疑对象,刘备若行窃岂不是太蠢了吗?何况刘备同学平时仗义疏财,怎会做这种事呢?”

  “可他已经承认了呀。”刘老师说。“不错,但我想他可能另有苦衷。现在高考临近,寸阴足惜,为追查手机,你给大伙儿停了课,刘备同学肯定是为了让大伙儿尽快复课,才选择了牺牲自己的下策。”“那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呢?”“我也不敢肯定,只是,我怀疑孙权。记得那天早操期间他去了一趟厕所。操场离宿舍很近啊。”“啊,我想起来了。”刘老师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他请假说拉肚子去厕所,而且时间很长。对,肯定是孙权偷的。”

  “不,不可能是孙权偷的!”门一响,孙权的朋友周瑜推门进来。

  “周瑜同学有何高见呢?”刘老师问。 “孙权家中非常有钱,为人也很豪爽,他不可能去偷别人的东西。倒是刘备最为可疑,刘备虽不爱财,但可能由于赌博、谈恋爱等原因急需用钱,而他家中很穷,便只有去偷。”“不!”诸葛亮打断周瑜的话,“谁不知道刘备胆小怕事,而曹操身强体壮,性情暴戾,咱班上哪个同学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副班长孙权。”

  “好了,你们别争了。”刘老师站起来说,“周瑜同学去调查刘备,诸葛亮同学去调查孙权。就这样吧!” 二人走后,刘老师将曹操叫来,说了刚才的事情,然后问:“你说谁有可能偷了你的手机呢?”曹操很大度地摆摆手,说:“无论是谁偷的,都应以大局为重,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同学之间,别伤了和气。”“不行!难得你如此宽宏大量,别人要都像你这样就好了,此事虽小,但关系到咱们三国中学的声誉,曹操同学你就别管了。”曹操还想分辩,刘老师挥挥手,曹操只好退了出去。周瑜和诸葛亮受命后,分别对刘备和孙权展开调查,虽无进展,却搞得刘、孙二人声名狼藉。后来学校推荐唯一一名重点大学保送生时,刘老师理所当然地提名曹操,唯曹操的朋友杨修在一边冷笑。

  毕业了,大家收拾东西各奔前程时,杨修忽然站了出来,大声说:“你们想知道到底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吗?”

  嗯,是谁呢?人群一阵骚动。杨修掏出自己的手机,只摁了一遍曹操手机的号码,就听曹操身上“嘀嘀嘀”地响了起来——大家都怔住了。随后有人问杨修:“你怎么知道曹操自己藏了手机呢?”

  杨修哈哈大笑:“诸葛亮,是刘备的朋友;周瑜,是孙权的朋友;我,是曹操的朋友啊!”言罢,扬长而去。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刘备因为“仗义疏财”、公而忘私,所以有真心朋友诸葛亮同学鼎力支持,最后不被冤枉。

B、孙权因为“为人也很豪爽”,所以没有被人怀疑,而且还有真心朋友周瑜同学的积极维护。

C、曹操因为狡猾 * * 诈,所以他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有朝夕相处的朋友,也难保不被朋友出卖。

D、老师推荐曹操当保送生,曹操一再推辞,并力荐刘备、孙权,同学们赞叹,唯杨修在一旁冷笑,可见杨修的嫉妒与阴险。

E、杨修在揭露了真相后说“我,是曹操的朋友啊”,以不言之言的弦外之音,一语道破了真相的缘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本文是一则移植经典名著人物的故事新编,既再现生活,也符合“历史的逻辑”,有趣又可信。请举例说明这篇小说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加以分析、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