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阿辽沙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高尔基怎样的创作倾向?

答案

参考答案:

阿辽沙是贯穿于三部曲始终的是自传主人公。其中《童年》描述阿辽沙3—11岁期间在外祖父家的童年岁月,《在人间》笔录的是阿辽沙从11—16岁“在人间”的辛酸际遇,《我的大学》则是主人公16—21岁在喀山上“生活大学”的实际写照。通过阿辽沙,三部曲描述的内容在时间上彼此衔接,不仅是作家本人早年生活的形象化记录,更是俄罗斯民族风情的艺术长卷,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高尔基的主体意识在其创作中的渗透,首先表现在负有特定使命的艺术形象“我”在作品中的出现。三部曲中,作家以不可忘却的往事记忆为创作素材,艺术地再现了自己历经坎坷的生活史,着重勾勒了自己的思想发展进程,并广泛反映了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和变动中的社会意识。

阿辽沙是旧社会的弃儿,自觉投身于改造旧世界的洪流,并在这个过程中使自身得到锤炼,最后攀登上世界文化的顶峰。实现这一转变,高尔基自身的禀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小说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阿辽沙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他来自于生活的最底层,从小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外祖母讲述的童话与歌谣,以人民的道德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陶冶了阿辽沙;人民的现实处境和不满情绪,又使他从小培养起倔强的反抗性格;对书籍的爱好,树立起他对英雄业绩的景仰;在人间的不幸遭遇,逼迫他走上了更崎岖的人生道路。从此他在思想上明确地否定了旧时代旧生活,并以对人民命运的深沉思考激励出对未来的浪漫幻想。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下,他抵御了各种不健康的诱惑,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悲观失望。憎恨邪恶,向往善良和高尚。阿辽沙的形象不是根据模式造就出来的概念性人物,而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血肉丰满的新人的代表。

阿辽沙曲折的、多灾多难的成长历程给予人们最宝贵的体验就是:人在任何恶劣的条件下都不应丧失对于生活的信心,而应当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提高与完善自己,力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三部曲向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思考型主人公形象。

作者通过阿辽沙生活的场景,凸现了充斥着愚陋、污秽和无耻的旧时代俄罗斯生活的特点。处在这种氛围之中,小阿辽沙时时处处感到烦闷、压抑、窒息,简直无法忍受。高尔基在三部曲中花费大量笔墨,以极其辛辣的笔锋对他青少年时代感触甚深的市侩气息这一社会毒瘤加以深刻揭露,借此探索产生这种保守、落后心理特征的社会根源,指出小市民习气是滋生种种消极的、不抗恶的社会思潮的土壤。作家多次指出这是一种“俄罗斯式的愚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4分)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6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