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
在人生的航程上,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朝看日东升,暮赏霞西落,夜观星斗移,梦伴明月行。在这风光(wú xiàn)的生命航程中,假如你累了,可以躺在蓝天下小憩  A  看行云流水,思人生(zhēn dì);循理想轨迹,鼓生命风帆。你就会信心倍增,你就会   B   ,重新划动生命的(shuāng jiǎng),坚定不移地前进!
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子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小题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A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
小题3:B处应填的成语是          。(2分)
A.器宇轩昂     B. 蓄势待发   C.锐不可当    
答案

小题1:无限 真谛 双桨

小题2:冒号

小题3:蓄势待发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要注意与语段内容联系起来判断所填词语的写法,特别是要注意“谛”和“桨”的偏旁。要做好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记准字形。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

小题2:

题目分析:A处前提到“在蓝天下小憩”,后面又提到“小憩”时的两种行为,很明显应该用“:(冒号)”表示解释说明。此类题型要做好,首先要清楚各种标点的用法与作用,同时要结合具体句子来进行判断。

小题3:

题目分析: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上文中“信心倍增”与下文中的“重新划动”两词的提示,再去观察选项中的三个词,很明显可以判断选“蓄势待发”。 成语类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积累能力,所以平时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块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 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正迎面着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 * * ”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 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压力和逆旅,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 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选自《张承志散文选生若直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这句话实为全文文眼。根据上下文,它的意思是

A.生命当如直木般自然发展

B.木头如长得直,就不必费力斧凿加工

C.人生若如直木,就不必受斧凿之罪

D.人生当如直木,不必多言斧凿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