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分析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

1.形成原始农业→夏商周农业的初步发展→社会大分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小农经济模式形成

2.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小块土地为核心,以种植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家庭饲养业,进行精耕细作的综合经济模式。

(1)综合性。

(2)小块土地经营的狭小、分散性。

(3)精耕细作的技术路线。

(4)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男耕女织,个体生产,缺乏协作。

(5)既能自给自足,又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块土地的局限性;独立手工业者的需求;封建政府的赋税政策)

(6)规模小、脆弱性大,但再生性也很强。(薄弱的生产基础;贫乏的生产条件;地主阶级的剥削;土地兼并;商品货币经济的影响;天灾人祸;人口的压力)

(7)稳定性高,可塑性低。(自给自足的封闭整体抗拒任何外来的新鲜事物和内部的自我革新)

3.影响:a.积极影响

(1)适应了古代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

(2)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3)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原料基础,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封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4)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文明的绵延不绝;

它的综合型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它的早熟性促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5)对中 * * 的性格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勤劳、勇敢、顽强、灵活多变、节俭、安土重迁、安分守己、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切情怀。

(6)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饮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消极影响:

(1)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文明向现代化转化,使之始终处于简单再生产和手工阶段,没有产生机械化的动力;

(2)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使中国封建社会连续不断,不易瓦解;

(3)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导致中国古代社会动荡不安、起伏不定;

(4)小农经济的相对封闭性,排斥联合,难以形成商品化生产;

(5)小农经济的技术以经验、实用为主,限制了中国古代的技术路线向立体化的质的转化;

(6)对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没有强烈对外需求惧怕外来商品竞争威胁,有一定的排外心理。

(7)对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的思维、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闭塞、保守、思想僵化等

填空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