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之为燃料的发热值。
参考答案:对
中日之约
材料一 1870年9月,日本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等一行抵达天津,拜见了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同中国“通情好,结和亲”, * * 衙门则以“贵国既常来上海通商,嗣后仍照前办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条约,古所谓大信不约也”相答复。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恳请,声称“英法去美诸国,强逼我国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难独抗,……惟念我国与中国最为邻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这番言辞打动了李鸿章,他上书 * * 衙门称:“……推诚相待,俯允立约,以示羁縻。”曾国藩也主张与日订约, …… * * 衙门于是应允日本可遣特派大臣到津与中国钦派大臣“会议章程,明定条约,以垂永远,而固邦交”。 ——《中日修好条规》签署的背景
材料二 ……第十三条 两国人民如有在指定口岸,勾结强徒为盗为匪,或潜入内地,防火杀人抢劫者,其在各口由地方官一面自行严捕,一面将案情飞知理事官(外交官),倘敢用凶器拒捕,均准格杀勿论。惟须将致杀情迹会同理事官查验。如事发内地不及查验者,即由地方官将实在情由照会理事官查照。其拿获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会同理事官审办。在内地即由地方官自行审办,将案情照会理事官查照。…… —— 《中日修好条规》
问题:
(1) 阅读材料推断《中日修好条规》是否平等条约,你的判断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列举中日之间与《中日修好条规》性质相反与相近的条约各一例。
(3) “(《中日修好条规》)这是根据欧美列强所通用的国际法原理……”(日本扶桑社历史教材2001年版),但第十三条条款内容中有一项细节不符合当代外交条例规范,指出这一细节。
(8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克A和4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molC和32克D,则C的摩尔质量为 。
(2)把1 molNa和1mol Mg分别投入到两杯体积3L浓度1mol/L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质量关系为 (填“”<、“>”、或“=”)。
(3)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②标准状况下,1.00L水(密度:1.00g·cm-3)吸收 L的HCl可制得上述浓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