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作文(50分)

生活中的声音是多样的,有乐音,有噪音;有美的,有丑的……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怀,是美的;自然的音籁,丝竹的旋律,歌手的演唱,也是美的……

请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

答案

例文

最美的声音

 依稀记得四年前的那个暑假,天气特别闷热,便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可这也不是什么美差,因为耳边时刻都会响起母亲的唠叨声,不是嫌我这儿不好,就是嫌我那儿做的不对,真是烦透了。远在北京的妹妹也放假了,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我过去陪她玩,恰巧舅舅也要去北京,于是我便决定和舅舅同行。其实当时决定去不为别的,就为躲开母亲的唠叨声。

 母亲去车站送我,一路上她还是唠唠叨叨个没完:“邻居阿姨家的电话号码我怕你记不住,给你写在纸上放在那个蓝色的包里了(当时我家里还没有安装电话),到了你阿姨家,别忘了打电话报个平安,注意身体……”

 就在火车启动的那一刹那,母亲还在火车的窗边嘱咐着,火车越来越快,母亲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了。不知为什么,就在那一刻,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第二天早晨8点多,我和舅舅就到了北京。姨夫和姨妈要去上班,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家里的东西任我俩玩,电视几十个频道任我俩选,真是痛快。晚上姨妈让我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我拨通了邻居阿姨家的电话,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电话刚刚响了一下,那边就传来了母亲熟悉的声音。听出是我的声音后,母亲便又唠唠叨叨地问个没完,“吃的好吗?”“玩得好吗?”“北京天气热吗?”……刚刚清静了一天,耳旁又传来了唠叨声,当时不懂事的我只是随便应付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刚开始的几天还好,除了看电视,妹妹还领我四处逛逛。可渐渐的,我对北京的新鲜感和好奇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想妈妈,甚至是她的唠叨声。洗衣服时洗了好几次都洗不干净,如果是在家,母亲定会嘱咐我多放点洗衣粉,多搓几下;如果是在家,出门前母亲定会嘱咐我骑车要小心,别太快,拐弯时看着点儿车;如果是在家,睡觉前母亲定会嘱咐我盖上毛巾被,小心着凉;如果是在家,吃饭时母亲定会唠叨着不让我看电视,等吃完了再看,不然对身体不好;如果是在家……可现在听母亲的唠叨声都成了一种最大的奢侈。我多么想打电话给母亲,可我又不好意思麻烦邻居阿姨,再说打长途也挺贵的。直到有一天晚上,姨妈家的电话铃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当姨妈把电话递给我的那一刻,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因为这电话我已盼了好几天了,它响得太迟了。电话的那头照旧传来了母亲的唠叨声:“习惯吗?”“玩得高兴吗”……但与上次不同的是,我感觉这声音是那样的亲切,仿佛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电话那边又传来了母亲的声音:“玮玮,没事儿,这是公用电话,有什么话就痛快地说吧!”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不敢说话,因为我怕母亲听出我哭了会难过的。最后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要是住不惯,就回来吧!”我知道母亲也想我了。尽管姨妈和妹妹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我还是在接到母亲电话的第二天下午登上了回家的列车。

 就在那个暑假,我懂得了什么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它不是你崇拜的偶像的歌声,也不是你所喜欢的乐器声,而是母亲的唠叨声。其实这种声音时时刻刻都包围着我们,但千万不要抱怨,也不要厌烦,听到它,应该感到幸福,因为它告诉你有一个人在时时刻刻地关心着你,爱着你。

【评点】

 文章构思精巧,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记叙自己一次远离家庭、远离母亲的经历,体会到日常不经意的甚至厌烦的唠叨声其实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文章材料真实,叙事具体,心理活动真实,感情真挚动人,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这是一道既有很强的限制性,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的题目。说它具有很强的限制性,在于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我们不需要自己取题目,体裁也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性散文,字数不能少于800字,在文章中我们只能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这声音是最美的。说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于“最美的声音是什么”,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任何我们自己感觉最美的声音都可以写。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相信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最美的声音”是颤动着我们心弦的声音,是美好的、积极的、感人的声音,是一种用心才能听明白的最美妙的声音。“最美的声音”既可以是我们所听过的淙淙流水的声音、鸟儿悦耳动听的歌声、风铃悦耳的声响,也可以是蕴含着生命的呼唤的新生婴儿的啼哭声,可以是我受到伤害时,父母关爱、朋友关心的话语,可以是我获得成功时,朋友给我的鼓励、老师给我的赞许、父母给我的夸奖,还可以是保护世界环境的声音,呼唤世界和平的呐喊……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多式联运技术在欧美发展的现状 考虑到运输业在各个国家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UNCTAD)所倡议的多式联运以英文"MULTIMODAL TRANS-PORT"命名。根据UNCTAD的定义,多式联运是一种运输服务,它由一个多式联运操作者(multimodal transport operator,MTO)承担货物经过多种载运工具的运输从发运点交货到目的地的责任,MTO根据运输协议收取一笔运费并保证有限的交货时间。随着商品流通市场对物流环节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这一概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被"INTERMODAHSM"替代,它特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这一设备适合任何运输工具的操作要求,因此当货物从一种载运工具转到另一种载运工具时,不需要直接对货物本身进行操作。跨国的多式联运服务包括国际和国内运输两个部分。在国际运输方面,目前ISO标准的集装箱普遍应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内的运输使用了大量非标准集装箱和装载工具。在北美,美国与亚太地区的贸易增长导致了美国西海岸与美中、美东内陆运输走廊的形成。然而贸易的不平衡性,导致了运输量的不平衡,即大量货物由西海岸运往美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回程货运量非常小。为解决这个矛盾,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服务 (Double-Stack Container Rail Service)在提供由美东往美西调拨空箱服务的同时,将这一内陆运输走廊的效率提高了20%~40%。另外,由于美国客户大量使用超高和超长集装箱进行内陆运输,这一系统的技术标准除了包括ISO标准的集装箱外,还包括一些非标准集装箱,以及车载拖车平板(Trailer on rail flatcar,TOFC)和车载集装箱(Container on rail flatcar,COFC)。目前在美国,其国内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在集装箱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个非ISO标准化的趋势。这种载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欧洲区内的公路、铁路和内河运输。它的主要优点是其内尺码符合容纳欧洲标准托盘的需要,允许侧面装卸货物,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其缺点是外尺码不符合ISO标准,不能用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不支持堆迭,从而降低了堆场土地的利用率;只允许使用叉车作底部托举的操作,从而降低了操作的灵活性。总之,尽管欧盟在推广多式联运系统方面的努力,在决策方面,其各个国家的兴趣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欧盟仍然缺乏内陆运输工具的统一标准。 在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多式联运系统被认为是一次革命,这次革命以集装箱化为基础,主要表现在运输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方面。 目前,班轮公司之间的合作与兼并已经相当普遍,其中主要的合作方式为共享舱位 (vessel-sharing)和舱租赁(Slot-charter),而长期合作的结果往往导致企业间的兼并,以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例如SEALAND与MAERSK,P&O与NEDLLOYD等。通过合作与兼并,集装箱班轮运输已基本覆盖了全球的航运服务,因此在提供多式联运服务方面,班轮公司往往扮演一个协调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除此之外,无船操作公共承运人(NVOCC)通过其在全球的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多种服务,包括全程运价、联运提单、多种运输模式的协调和集成、信息跟踪与查询系统、以及拼箱集运和为货物提供附加值等操作。许多国际性的NVOCC宣称它们能够为客户提供"Onestop Shopping"的服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更多的是由NVOCC扮演多式联运系统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然而NVOCC在全球的发展往往取决于不同国家对这一行业以及发展多式联运系统的态度。 多式联运系统在欧美的发展表明,政府需要进一步开放运输行业,其意义主要表现在打破行业内的垄断,鼓励竞争机制的建立和消除行业间的分离。北美在多式联运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美国政府的各种鼓励措施和在“Deregulation”方面的努力,这些措施主要通过立法来进行实施,早在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以鼓励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其中机动车辆运输承运人法案(The Motor Carrier Act1980)消除了在公路运输中的各种操作限制;交错运输法案(The Stagger Act 1980)部分解除了公路铁路联运业中的管制。在国际运输方面,1984年通过的航运法案(The Shipping Act 1984)和1988年通过的航运改革法案(The Ocean Shipping Reform Act1988)在消除班轮公司与其他运输企业合作中的障碍的同时,进一步削弱了班轮公会在国际航运业务中的垄断地位。1991年通过的运输有效性多式联运界面法案(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ISTEA)要求各个州政府必须做出多式联运的发展计划以推动和协调各个州在多式联运发展中的政策。 然而,在欧洲,由于历史的原因,各个国家对于发展运输业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因而导致了一个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分散的运输系统,包括不同的技术标准、运价系统等。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多式联运系统的发展更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运输系统中不足的基本建设,例如码头、公路、铁路等;落后的电子通信方式;还有管理中存在的瓶颈效应,例如在通关、检疫等方面繁琐的操作规程和落后的运作方式。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明细,国际贸易往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但是发展中国家中的运输企业往往缺乏为整个运输链服务的角色意识。 UNCTAD指出,当运输中出现货损、延误等纠纷时,可能会在法律责任方面出现混乱,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法律对运输责任的规定和划分不严格,对多式联运在这些国家的推广起着阻碍作用。 思考题1.集装化运输的优点是什么2.什么叫国际多式联运如何实现多式联运3.如何进行多式联运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