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

天仙子

答案

参考答案: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阅读理解与欣赏

看林老人

陈超君

  谁都不知道他究竟叫什么,只知道他是这一片林子的“主人”,于是人们都叫他“看林老人”。     

  他年将70,孤身一人,惟一的伴侣便是一条他几年前捡回来的狗。     

  现在的树是为以后栽的.栽下的树能成材成林,那是因为有了看林老人。     

  看林老人十分爱这片林子,每当从苍翠的山巅后射出第一束阳光时,他便牵着狗儿出巡,望着茁壮成长的树木,老人的脸上总会露出甜美的笑容。     

  看林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的凳子散了架,哪怕自己生不上火,吃不上饭,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老人对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看林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身子,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看林老人不允许任何人随便砍伐树木,只要撞着,他便铁青着脸,乌珠瞪出,暴出青筋狠狠地训斥,甚至要罚款。而那条大黄狗也在一旁龇牙咧嘴,凶狠狠地叫个不停。     

  就这样,人们有的称好,有的则是说:“死老头,死脑筋,这些树种着有啥用,卖了不知能赚多少呢。”有的更是大骂:“老棺材,死了也没人埋!”而这些人,往往是被看林老人训斥过,罚过钱的。

  看林老人很喜欢给我们这些小孩讲故事,他讲过不少山和树、鸟和兽的故事,我记得他常常说:“娃儿,你们看这些树,它们会说话,会唱歌……听!它们在唱呢,多美!”看着老人陶醉的样子,我们都把耳朵竖得直直的,屏住呼吸仔细地听,可是我们什么歌声也听不到,只有风几拂过树枝时的“沙沙”声。   

  看林老人常常带我兜林子,“这是松树。”“这是柏树。”……他在一棵树干发红的大树前停了下来,说:“这是紫檀,丫头,这儿只有两棵紫檀,这种木材很贵重。”我一摸,的确与众不同,很坚硬。     

  每当兜林子的时候,老人的脸上便涌满了幸福,我想这片林子就是老人的全部。     多少年了,人们都住进了砖盖的新房,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茅屋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枝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鸽子……    

  一天下午,我去看看林老人却发现他倒在地上,身边一摊血,周围有搏斗过的痕迹,忙冲了过去,老人口里只有微弱的气息,他努力睁开双眼,吃力地吐出几个字:“照……照顾……林子……照顾好鸽子……狗……紫……紫檀……”话没说完,老人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我扑在老人身上,大哭了起来。此时,我听到了树儿的歌声,是那样的凄凉……    

  我肿着双眼回去的时候,看林老人家门口聚了很多人。突然,受了重伤的黄狗喘着粗气,眼中射出可怖的绿光,怒吼着挣脱我的手,死死地咬住一个男人。原来是他砍了紫檀,被看林老人发现,情急之下用斧子砍伤了老人。众人愤怒了,把他扭送到了公安局。大黄狗突然又跑了。     

  第二天,大黄狗也死了。人们把它和看林老人葬在一起,葬在他们生前守护着的林子里。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哭了。     

  从此以后,林子里再没有少过一棵树,我也始终照顾着那只鸽子。只是,每个黄昏,鸽子总会飞到老人的坟前,面对着林子咕咕地叫。

1、村里那些被训斥过,罚过钱的人是怎样评价看林老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看林老人的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概括看林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结尾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看林老人一样的人,而我们往往忽视甚至遗忘了他们,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新世纪,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片声浪中,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物质生产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当前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及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我们要依靠制造业为人民提供各种生活用品,提供工农业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服务业的各种手段、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国防所需的各种武器、科技发展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保证人民健康所需的各种医疗仪器和药品,提供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物质条件,等等。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看,虽然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但其载体仍是制造业,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发达程度,工业经济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各发达国家有国民经济中制造业仍占有重要地位。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发达和最先进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最强的,三个国家始终把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从未[1]过本国的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在制造业发展中,美、日、德、英均以装备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柱,重点发展。对于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各自根据国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产品分工,在两至三个主导制造领域形成了大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的龙头。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失时机地发展制造业,如韩国、东盟各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等,都在把制造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大力发展,并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近几年,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各国的发展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当前全世界正面临新一轮的大规模重组,任何企业要参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拥有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方可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者,所以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制高点,进一步向核心能力集中是制造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之一。当前我国在生产环节方面仍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实行梯度转移,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在市场潜力、劳工价格和人才资源方面有比较优势。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的劳动就业压力仍相当大,如果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一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二能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够[2]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因此,当前走承接转移的道路仍不失为一个良策。但是,作为生产基地只能作为一种过渡策略,不能作为最终目的,长远看,我国还是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但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时间,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下列关于制造业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障人民日常生活用品供应,为工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

B.生产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各种装备和用于国防事业的各种武器

C.提供用于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治病救人的药品和医疗仪器

D.创作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引导人们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