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车间工艺设计对建筑、采光、通风等非工艺设计的要求

答案

参考答案:

1.对建筑外形的选择要求

(1)车间建筑的外形有长方形、L形、T形、U形等。一般为长方形,其长度取决于生产流水作业线的形式和生产规,一般60m左右适宜,车间层高按房屋的跨度(跨度有:9m、12m、15m、18m、24m)和生产工艺要求而定,一般以6m为宜。单层厂房可酌量提高,车间内立柱越少越好。国外生产车间柱网一般6~10m,车间为l0~15m连跨,一般高度7~8m(吊平顶4m),也有车间达13m以上。

(2)对车间布置的要求。性质不同的食品,应在不同的车间生产,性质相同的食品在同一车间内生产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用途而加以分隔,如车间办公室、车间化验室、生活间、工具间等之间应分隔开来。 

2.对门、窗的要求每个车间必须有两道以上的门,作为人流、货流和设备的出入口,门的规格应比设备高0.6~1.0m,比设备宽的0.2~0.5m。为满足货物或交通工具进出,门的规格应比装货物后的车辆高出0.4m以上,宽出0.3m以上。 

3.对采光的要求我国目前各食品工厂生产车间基本上是天然采光,车间的采光系数一般为1/4~1/6。采光系数是指采光面积和房间地坪面积的比值。

4.对地坪的要求食品工厂的生产车间经常受水、酸、碱、油等腐蚀性介质侵蚀及运输车轮冲击,故地坪须用标号较高的水泥铺盖。工艺布置中尽量将有腐蚀性介质排出的设备集中布置,做到局部设防,缩小腐蚀范围。地坪应有1.5%~2.0%的坡度,并设有明沟或地漏排水。 

5.对内墙面的要求食品工厂对车间内墙面要求很高,要防霉、防湿、防腐、有利于卫生。转角处理最好设计为圆弧形,具体要求如下:墙裙一般有1.8~2.0m的墙裙,可用白瓷砖。墙裙可保证墙面少受污染,并易于洗净。内墙粉刷一般用白水泥沙浆粉刷,还要涂上耐化学腐蚀的过氯乙烯油漆或六偏水性内墙防霉涂料。也可用仿瓷涂料代替瓷砖,可防水、防霉。

6.对温控的要求可使用正压系统和采取降温措施。

7.楼盖楼盖最好选用现浇整体式结构,并保持1.5%~2.0%的坡度,以利排水,保证楼盖不渗水、不积水。 

8.对建筑结构的要求生产车间的建筑结构有砖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年,气短2年,加重1月入院。缘于4年前开始,患者每因受凉后诱发咳嗽,咯白痰,重时有脓痰,痰多时80~120ml/d,每次发作月余,经止咳、消炎等治疗后好转。近2年出现气短,活动后明显,无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前1个月病情又出现反复,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既往20年前曾确诊为慢性鼻窦炎,平时常感鼻塞、流脓鼻涕。无吸烟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口唇、皮肤无紫绀。胸廓略呈桶状,两侧呼吸动度一致,两肺呼吸音粗糙,中下肺可闻及较多细湿啰音及捻发音,偶闻干性啰音。HR84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不肿,杵状指(+)。

关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哪些?()提示:鼻窦X线检查:鼻腔缩小,两上颌窦、蝶窦及筛窦粘膜肥厚。胸部HRCT见右肺中下叶和左肺下叶细网状、小片状和弥漫性小结节影及细支气管扩张。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结果诊断为:细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并灶性淋巴细胞浸润。

A.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一种独立的小气道疾病

B.临床以慢性鼻窦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要特征

C.多数预后不良

D.以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E.常发生反复肺部感染,并可诱发呼吸衰竭

F.多与吸烟关系密切

G.典型病理学特征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增厚伴淋巴细胞的浸润

H.HLA B54阳性无助于本病的诊断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