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微信、微博”可以充分实现人民直接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包括公民之间、朋友之间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微信、微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具有真实性和自由度。它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公众为谣言所左右,导致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微信、微博”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在微信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由于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微信、微博”的积极意义。(8分)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请运用唯物论的方法论说明决策者对待“微信微博”应持有的正确态度。(6分)
13 (1)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网络民主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网络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限制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影响着人们的现代民主生活。(4分)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掌握网络技术,提升政治生活的智能化和行政决策的效率。(4分)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全面、具体、发展的实际出发;(2分)对网络民主的影响要全面分析,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网络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2分)对网络民主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正确甄别,去伪存真;(2分)要正确把握网络民主的发展态势,虽然网络谣言和情绪式民主会产生负面影响,应予以纠正和引导,但网络民主已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更应扶持发展。(2分)
题目分析:(1)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范围固定,学生首先需要回答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从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两个角度结合微信微博的政治意义的发展进行回答。原理很简单,关键是结合原理对材料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要联系网络民主的发展对每个要点加以阐释。
(2)回答本题,我们一定要注意其知识限定是“唯物论的方法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设问的指向是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考生可以从全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对网络民主的影响作出全面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网络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使政治判断和评价发生偏差的消极影响;其次要对网络民主的内容要作出全面的分析;再次就是对待网络民主应有正确的态度,针对其不同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