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
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等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 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习 * * * * 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联系观点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做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12分)
(3)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4分)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正是基于我国东西部联系,中外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3分)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联系引起变化和发展。新的陆地丝绸之路使中国和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更紧密,文化更互融,政治更互信;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国防、民族环境;必定会有利于中国新疆等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4分)要正确处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系统工程,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3分)(如果考生从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联系角度回答,合理也可给分,得分不超过该题总分)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该遗产的保护、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4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旅游合作开发,促进文化交流、传播;有利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有利于展现沿线各国的多样性文化。(4分)“丝绸之路”作为中华文化一部分,它的开发与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发展、政治互信、边防安全,实现科技互通,提升综合国力。(4分)
(3)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要研究沿线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创新);
要放眼长远,做好基础性工作(进行量的积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道路是曲折的),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联系的观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观点等知识。打造丝绸之路是基于我国东西部联系,中外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为中国营造一个与周边国家的良好政治、国防、民族环境,是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系统工程,考生要从系统优化的观点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意义类”主观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生活意义、政治生活意义、文化生活意义、还是哲学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本题考查文化意义。设问中涉及到了文化遗产和丝绸经济带,所以考生从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发展的观点即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趋势等知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要研究沿线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所以考生可以从发展的实质即创新的角度回答;要放眼长远,做好基础性工作即注重量的积累;或者发展的趋势,即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的角度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