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博鳌论坛……这些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中国在世界各地创建孔子学院、共同举办“文化年”、搭建“汉语桥”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融。如今,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品中国茶、吃中国菜,学习中华武术和中医,到中国各地观光旅游。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认知和接受,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正发出美妙的乐音。
中华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着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但在对待外来文化问题上,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如热衷于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二是主张抵制外来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纯洁性。
(1)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出美妙乐音。(8分)
(2)联系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在文化交流中应如何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14分)
(3)除材料中所涉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外,请你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另提两条建议并简要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4分)
( l )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2 分)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 分)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文化能够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知和接受。(2 分)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各类国际盛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搭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共他各国文化的交流。(2 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2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3 分)②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各具特色,只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才能得以交流,世界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魅力。(4分)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4 分)④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既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 分)
( 3 )① 建议:扩大中外商业贸易。依据: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 分)②建议: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依据:大从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2 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签,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
( l )从文化生活角度,要求分析中华文化能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出美妙乐音的原因。要点主要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各类国际盛会及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共他各国文化的交流;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激发了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能够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知和接受。
(2)属于限定性题目。要求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处理好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明确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推动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既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3)结合《文化生活》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除材料中所涉文化交流的方式和途径外,还有:商业贸易。依据: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依据:大从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依据: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