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1478人遇难,287人失踪。昔日的舟曲“万山皆翠、空气清新”。然而,当灾害发生后,人们才倏然发现曾拥有“陇上江南”美誉的小城早已“面目全非”。据统计,从1952年8月舟曲林业局成立到1990年,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许多地方的森林成为残败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乱砍滥伐、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尽管当前人类尚无对地震、泥石流以及极端天气等灾害作出精准预测的能力,但却认识到由于自身生产、生活导致的环境恶化,将极大威胁未来生存和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引发灾害的诱因。但愿世人哀之更要鉴之,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后人复哀后人。
材料二:泥石流无孔不入,让生命陨落,让死神肆虐,却难以埋没舟曲人的信心与希望。我们欣慰,舟曲已拥有了“尊严”的精神力量。党和政府对舟曲的迅速救援和重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尊严”一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温 * * * * 对“尊严”的含义作了明确的界定: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 * * 。第二,国家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人类应该如何常怀敬畏自然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才能做到让“人民活得有尊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在改造自然时切忌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必须看到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我们要保护自然。②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对于自然的改造不能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③矛盾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环境效益。
(2)①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是对“以人为本”的深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家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②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尊严”的内涵要求。因此,国家应大力发展优秀文化,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让生者有尊严地生活,这是中 * * 精神的体现,是自强不息的体现。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④“人民活得有尊严”必须确保中国人在整个世界上都“更有尊严”。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使中国人“更有尊严”。⑤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是对封建特权思想的否定。因此国家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