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有什么特点?代表作家是谁?

答案

参考答案:

早期维新派散文,是随着近代社会要求变革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在文学领域改革的新阶段中出现的一种向新文体过渡的散文。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在散文创作上足以代表新阶段的成就和特点的是早期维新派散文作家冯桂芬、王韬和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散文改革的特点是:

(1)在创作目的上,他们倡言散文改革,就是要为推动社会改革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彻底否定了桐城“义法”论,表现了要求散文解放的强烈意向。

(2)在创作主张上,极力反对空谈性道,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他们不但强调“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而且还把“论事”列入文学创作的范围之内。他们的主张可看作是“新文体”散文理论的先声。

(3)在内容上,主要以变法自强为中心,对西学作了认真探求,考察西方各国现状,并对其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同时对正统的旧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非难。

(4)在形式上,以政论散文为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他们用通俗古文写作的近代报刊政论文体,比起龚自珍、魏源的散文来,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此外还创作有介绍近代欧洲社会和资本主义“文明”的游记散文以及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的散文。

(5)在写作风格上,立论新颖,笔调清新,语言简朴,结构严密,以恳挚坦城的感情,陈述救国救民和变法图强的主张,具有革新精神,说服力很强。其政论风格对戊戌时期的维新派政论家有一定的影响。

阅读理解与欣赏

精段选读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事异。/殊:不同。     

C.文嗟悼。/临:面对。     

D.其所述。/录:记下。     

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     

C.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其所既倦。 

②情随事迁,感慨系矣。 

③犹不能不之兴怀。

④引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 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 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 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多项选择题